送
别
于
建
兴
苑
相
逢
诗
相
逢
小
苑
北
,
停
车
问
苑
中
。
梅
新
杂
柳
故
,
粉
白
映
纶
红
。
去
影
背
斜
日
,
香
衣
临
上
风
。
云
流
阶
渐
黑
,
冰
开
池
半
通
。
去
马
船
难
驻
,
啼
乌
曲
未
终
。
眷
然
从
此
别
,
车
西
马
复
东
。
离别
送别
写景
抒情
季节
秋天
动物
啼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建兴苑与友人相遇后,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首句“相逢小苑北”,点明了地点,暗示了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接着“停车问苑中”,既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好奇与欣赏,也体现了对友人的尊重和等待。“梅新杂柳故,粉白映纶红”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梅花的洁白与柳叶的鲜红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友情的纯洁与热烈。随后,“去影背斜日,香衣临上风”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友人的身影上,增添了几分离别的哀愁,而友人身上的香气随风飘散,留下淡淡的回忆。“云流阶渐黑,冰开池半通”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持久。友人离去后,诗人独自面对逐渐暗淡的天空和解冻的池水,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最后,“去马船难驻,啼乌曲未终”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友人的马车或船只难以停留,乌鸦的啼叫似乎也在诉说着不舍与无奈。而“眷然从此别,车西马复东”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眷恋以及对分别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离愁别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庾肩吾
99首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隋书·经籍志》载有《梁度支尚书庾肩吾集》10卷,但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李贺《还自会稽歌序》)。明代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一作慎之。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