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写景
地点
淮南
抒情
春天
写花
百花
情感
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温馨画面。"淮南芳草色,日夕引归船"两句以淮南地区的春天景象为背景,设置了一个平和安静的情境,通过芳草的绿意与晚霞的引导,点出了归家的方向与氛围。"御史王元贶,郎官顾彦先"提及两位人物,一位是监察官员,一位是郎官,可能是送别对象的职衔或朋友。接着的"光风千日暖,寒食百花燃"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光风"表达了春季温暖的气候,而"千日"则增强了时间的长度和温暖的持久性;"寒食"可能指的是清淡的饮食,也有可能是对时节的一个描绘,意指春末初夏之交,而"百花燃"则是在说春天百花争艳,但也隐含着一种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惆怅佳期近,澄江与暮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即将到来的期待和不舍,以及对友人的送别之情。"惆怅"一词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而"佳期"则是对未来美好的预期;"澄江与暮天"则将自然景象与时光流转相结合,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不无哀愁的画面。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韩翃

164首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送王生归家
明·罗伦
王家兄弟好,吾道在南安。礼乐开三极,阴阳浑一丸。春深冰自水,人去雪犹寒。天末凉风起,浮云正好看。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送致仕沈彬郎中游茅山
唐·李中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