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便
情感
写景
春天
思乡
思念
闺怨
具体分析如下:

赏析

这首宋词《声声令·胜胜令》是章楶所作,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感伤的画面。开篇“帘移碎影,香褪衣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室内情景,帘幕轻轻摇曳,香气渐渐消散,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孤寂的情绪。接下来,“旧家庭院嫩苔侵”则转向户外,庭院里青苔蔓延,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人事的变迁。“东风过尽,暮云锁,绿窗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封闭,东风已逝,暮色降临,绿色的窗户深陷在孤独之中。词人通过“怕对人、闲枕剩衾”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去的怀念,不愿面对现实,只想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楼底轻阴。春信断,怯登临”写出了春天的信息已经消失,词人害怕面对这样的景象,不敢去登高望远,因为那只会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愁绪。“断肠魂梦两沈沈”直接表达了深深的哀愁,魂魄与梦境都沉寂在悲伤之中。最后,“花飞水远,便从今。莫追寻”描绘了花儿飘落,流水远去,暗示着无法挽回的离别和失落。词人劝慰自己不要再追忆过去,因为那只会带来更深的痛苦。“又怎禁、蓦地上心”则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爆发,无法抑制对过去的思念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章楶

13首
章楶(1027年—1102年),字质夫,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厉陈留知县。京东转运判官、湖北刑狱使、成都路转运使等职,政绩卓著。元祐六年(1091年),章楶担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提出西夏嗜利畏威,如不给予惩罚,边境不得休兵。应当逐渐占据西夏疆土,用古代对诸侯削地的办法,以削弱对方来强固自己的边防,然后派各路兵守其要害之处,并率军进攻西夏。夏军多次侵犯,均为章楶所败,有效遏制了西夏的侵犯。绍圣元年(1094年),章楶出兵西夏,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攻取西夏大片地区,取得了宋朝对西夏作战的战略主动权。夏军进攻平夏城,章楶于胡芦河川三战三捷,大破其军,又奇袭天都山,擒获西夏统军嵬名阿埋,夏主震骇。章楶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大中大夫。崇宁元年(1102年),章楶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庄简,追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谥庄简、改谥庄敏,抚恤助丧很优厚。著有《成都古今诗集》等。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