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春
后
泰
祠
东
郊
呈
器
资
二
首
(
其
二
)
漠
漠
阴
云
晓
蔽
空
,
稍
看
疏
雾
泛
冥
濛
。
郊
原
脉
起
新
春
雨
,
帘
幕
寒
生
半
夜
风
。
纵
步
杳
难
寻
旧
苑
,
习
仪
聊
复
望
祠
宫
。
霜
台
监
察
心
宜
喜
,
闻
有
精
诚
祷
岁
丰
。
写景
春天
写雨
地点
东郊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阴云笼罩,晨光微弱,天色晦暗的情景。诗人通过“漠漠”、“冥濛”等词,生动地展现了雾气弥漫、视野模糊的景象。接着,诗人以“郊原脉起新春雨”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雨水与春天的生命力联系起来,暗示着新生命的萌发。“帘幕寒生半夜风”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夜晚的微风吹过,使得帘幕也感受到了寒意。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观察。“纵步杳难寻旧苑,习仪聊复望祠宫”两句,表达了诗人漫步郊外时的孤独与思考。在寻找旧日园林的过程中,诗人或许在反思历史与现实,或是对某种传统仪式的追忆与向往。这里的“祠宫”,可能指的是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地方,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最后,“霜台监察心宜喜,闻有精诚祷岁丰”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霜台监察,可能指的是官员或监督者,他们的心中应该感到喜悦,因为人们虔诚的祈祷预示着丰收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相信,也是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历史、文化和未来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