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西
咏物
写鸟
情感
怀古
秋节
惜时
写景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吕同老的作品,名为《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思绪、怀旧之情的词作。首句“绿阴初蔽林塘路”描绘出树木逐渐繁茂,遮盖了小路的情景。接着“凄凄乍流清韵”则是蝉鸣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凄凉之感。第三句“倦咽高槐,惊嘶别柳,还是忆当时曾听。”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些蝉鸣声在高大的槐树和细弱的柳树间回荡,让人不禁想起从前听过的蝉声。“还忆当时曾听”一句,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恋。接下来的“西窗梦醒”则是在说诗人在西窗边梦醒了,却发现那美好的过去只是一个梦。“叹弦绝重调,珥空难整。”这里诗人用古琴来比喻自己的心情,弦断调乱,无从整理,就如同内心的凄凉和无奈。“绰约冰绡,夜深谁念露华冷。”这两句描写了秋夜的寒冷,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思索,却又觉得那样的美好已成为过去,只留下了清晨露水的冰凉。“不知身世易老,一声声断续,频报秋信。”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易逝,不知不觉间自己也步入暮年。蝉鸣声此起彼伏,每一声都像是提醒着诗人的岁月匆匆。“坠叶山明,疏枝月小,惆怅齐姬薄幸。”这是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齐姬的同情,她们虽然美丽却命运多舛。最后,“馀音未尽。早枯翼飞仙,暗嗟残景。”则是说蝉鸣声还在继续,但已经不如往昔那么激昂。在诗人看来,即使是蝉,也有早晚的枯萎之时,那些美好的瞬间都将逝去,只能发出叹息。“见洗冰奁,怕翻双翠鬓。”这是对物是人非的一种感慨。诗人害怕时间会改变一切,就像古代的玉奁被清水洗礼一般,而自己也在时光中逐渐老去,只能保留着那一份怀旧之情。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蝉鸣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慨、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