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画
乱
峰
出
云
气
,
孤
嶂
秋
天
白
。
草
亭
撑
拮
横
翠
岩
,
主
人
端
坐
无
今
昔
。
下
临
千
仞
不
断
之
回
溪
,
上
有
万
丈
破
碎
之
石
壁
。
石
梁
不
动
白
石
高
,
瀑
布
下
激
青
厓
牢
。
龙
湫
雁
荡
若
在
眼
,
碧
潭
霜
树
风
萧
萧
,
侧
身
南
望
徒
心
劳
。
写景
山水
赞美
地点
画中景
情感
心劳
季节
秋天
名画鉴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静谧之美。诗人以“乱峰出云气,孤嶂秋天白”开篇,运用对比手法,将群山的起伏与孤峰的独立,云雾的缭绕与秋日的清白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清幽的自然景象。接着,“草亭撑拮横翠岩,主人端坐无今昔”,描绘了草亭与翠岩相映成趣的画面,主人的静坐则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和时间感,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下临千仞不断之回溪,上有万丈破碎之石壁”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山势的险峻与水流的曲折,千仞与万丈的对比,凸显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壮丽。“石梁不动白石高,瀑布下激青厓牢”中,“石梁”与“白石”、“瀑布”与“青厓”的组合,不仅描绘了静态与动态的美,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最后,“龙湫雁荡若在眼,碧潭霜树风萧萧,侧身南望徒心劳”几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广阔的自然世界,仿佛置身于龙湫雁荡之中,感受碧潭霜树的宁静与风的轻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