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梁
行
君
不
见
吕
梁
之
水
天
下
奇
,
奔
腾
轰
湱
无
停
时
。
飞
冰
走
雪
耀
日
色
,
龙
吟
鲸
吼
啼
蛟
螭
。
恍
如
鳌
足
昨
夜
折
,
银
河
倒
倾
忙
骤
驰
。
又
如
天
鼓
落
下
界
,
神
丁
六
甲
相
追
随
。
舟
人
伏
枕
不
敢
睡
,
稚
子
未
解
惊
满
颐
。
黄
河
源
自
星
宿
海
,
千
里
万
里
归
天
池
。
济
川
以
南
数
十
水
,
汇
同
潨
会
来
于
斯
。
蓄
受
既
富
发
泄
盛
,
俯
视
此
理
良
无
疑
。
不
信
请
看
田
道
间
,
夜
来
春
雨
今
朝
泥
。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黄河
地点
田园
赞颂
咏水
季节
夏天
赏析
这首《吕梁行》描绘了吕梁水的壮丽景象,诗人陆深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水流的奔腾轰鸣、冰雪闪耀、龙吟鲸吼、如同天鼓坠地的奇观。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将自然界的壮美与人类生活的紧张状态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赞美。“君不见吕梁之水天下奇,奔腾轰湱无停时。”开篇即以“君不见”引出主题,强调吕梁水的非凡之处,其奔腾不息的气势令人震撼。“飞冰走雪耀日色,龙吟鲸吼啼蛟螭。”进一步描绘水流的动态之美,冰雪在阳光下闪耀,仿佛龙、鲸、蛟、螭都在水中吟啸,增添了神秘与活力。“恍如鳌足昨夜折,银河倒倾忙骤驰。”这里运用想象,将水流比作折断的鳌足、倒翻的银河,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猛烈与壮观。“又如天鼓落下界,神丁六甲相追随。”再次以天象比拟水流,天鼓的坠落与神灵的伴随,赋予了水流以超凡脱俗的气质。“舟人伏枕不敢睡,稚子未解惊满颐。”描绘了人们面对如此壮观景象的反应,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生命脆弱的感慨。“黄河源自星宿海,千里万里归天池。”总结了吕梁水的源头与最终归宿,体现了自然界循环往复的规律。“济川以南数十水,汇同潨会来于斯。”指出吕梁水是众多河流汇聚之地,强调其在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蓄受既富发泄盛,俯视此理良无疑。”表达了对吕梁水丰富水源和旺盛流动性的赞叹,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的平衡法则。“不信请看田道间,夜来春雨今朝泥。”最后以日常生活场景作为反证,说明春雨过后土地变泥泞,间接印证了吕梁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整首诗通过对吕梁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奇,也蕴含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题东湖
宋·曾惇
三年领客醉东湖,欲去犹携竹里厨。谁解挽留狂太守,风荷十顷翠相扶。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