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
阳
马
上
对
月
马
上
三
更
月
,
边
庭
万
里
秋
。
清
光
悬
渭
曲
,
星
露
湿
吴
钩
。
风
籁
泉
声
细
,
天
山
夜
火
收
。
羁
愁
兼
别
思
,
此
际
转
悠
悠
。
边塞
写景
秋景
情感
离别
写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马上赏月的情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首句“马上三更月”,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时间与地点,月光洒在马背上,暗示着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深夜的边疆。接着,“边庭万里秋”进一步扩展画面,将读者带入辽阔的边塞,感受秋风的萧瑟与无尽的远方。“清光悬渭曲,星露湿吴钩”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清冷的月光照耀在渭水之畔,与远处闪烁的星辰交相辉映,而“星露湿吴钩”则以兵器的锋利和寒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同时也暗含着对战争的反思。“风籁泉声细,天山夜火收”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神秘的画面,微风吹过,泉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天山夜火收”则可能寓指边境的烽火已熄,但诗人的心中却依然存有不灭的忧虑与期待。最后,“羁愁兼别思,此际转悠悠”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羁旅他乡而产生的愁绪,以及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绪在夜晚显得尤为强烈,让人心生共鸣,感受到时间的悠长与人生的无常。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之夜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周光镐
39首
孚先子。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初授宁波府推官,升南京户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出任顺庆知府。神宗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擢副使,监军征西南彝,有功。历官建昌参政、临巩按察使,升宁夏巡抚。召为大理寺卿。以老乞休,筑明农草堂,读书其中,从游者多为知名士。卒年八十一。有《明农山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