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咏物
自然景象
秋天
松花
情感
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景图。首句“何人凿破云烟壑”以疑问起笔,引发读者对这壮丽景象来源的好奇,仿佛是某位不知名的能工巧匠开辟出一条通向云端的幽深峡谷。接下来的“百丈云烟生节角”进一步强调了山谷的高峻和云雾缭绕的神秘气氛,仿佛山峰的尖端直插云霄,如同节日的装饰角。诗人“解衣盘礴坐山风”描绘了自己悠然自得地脱下衣物,任由山风吹拂的形象,表现出他对自然的亲近与融入。最后一句“一片松花半空落”则捕捉到了瞬间的动态美,松花从半空中飘落,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和宁静,也暗示着时间在静谧中流逝。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乾洞的奇特地貌和诗人的心境,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又有人物活动的生动,体现了宋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连文凤

170首
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