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和
不
知
今
岁
是
何
年
,
铁
马
胡
儿
绕
日
边
。
虽
有
庙
堂
能
格
帝
,
更
求
岩
穴
与
谈
天
。
废
兴
谁
识
诗
千
首
,
消
长
难
忘
易
二
篇
。
卧
雪
诸
孙
心
事
苦
,
重
湖
颇
愧
汨
罗
渊
。
抒情
怀古
哲理
情感
思乡
亲情
离别
山水
记梦
季节
此可作如下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再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感慨。首句“不知今岁是何年”以疑问开篇,流露出对当前局势的迷茫,暗示了战乱或动荡的时代背景。“铁马胡儿绕日边”描绘了外族军队逼近边疆的紧张气氛,暗指敌人的威胁。接下来,“虽有庙堂能格帝,更求岩穴与谈天”两句,诗人指出尽管朝廷有能人,但似乎难以力挽狂澜,他转而寻求隐居高士的智慧,探讨天下大势。“废兴谁识诗千首,消长难忘易二篇”借历史典故,感慨世事变迁,即使有千首诗也无法预知国家的兴衰,而《易经》中的阴阳消长之道却让人难以忘怀。最后,“卧雪诸孙心事苦,重湖颇愧汨罗渊”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后辈的担忧,他们如同屈原般身处困境,而自己深感无力,只能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内心充满愧疚,仿佛陷入了汨罗江般的无奈与哀愁。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也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晁说之
920首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