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宿
京
口
禅
院
滩
声
依
旧
水
溶
溶
,
岸
影
参
差
对
梵
宫
。
楚
树
七
回
凋
旧
叶
,
江
人
两
至
宿
秋
风
。
蟾
蜍
竹
老
摇
疏
白
,
菡
萏
池
乾
落
碎
红
。
多
病
支
郎
念
行
止
,
晚
年
生
计
转
如
蓬
。
写景
写水
秋景
咏物
抒情
怀旧
写生命
译文
江边的水声仍旧潺潺,水面波光粼粼,河岸的倒影参差不齐,对着那佛寺梵宫。
楚地的树木已经历七次落叶枯荣,而我两次在江边客居,感受着秋风的吹拂。
月光下的竹林显得苍老,稀疏的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干涸的荷塘中,荷花凋零,散落着点点红色花瓣。
体弱多病的行者思量着行程的起止,晚年的生涯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难以安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水边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晚年生活的感慨。首句“滩声依旧水溶溶”以流水的声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空间连绵的氛围。接着,“岸影参差对梵宫”通过岸边树木投射在水中的参差不齐的影子,与对面的梵宫(佛教寺庙)相呼应,展现了诗人眼中的一片静谧与神圣。第三句“楚树七回凋旧叶”描绘出季节更迭、生命循环的景象,而“江人两至宿秋风”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反复,诗人作为江边行者,两次途径此地,感受到秋风的萧瑟。第四句“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通过对蟾蜍(一种水生动物)在古老竹丛中摇曳,以及菡萏(莲藕的一种)在干涸的池塘边落下散碎的红色花瓣,诗人捕捉了生命力与衰败共存的画面。最后,“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则流露出诗人的身心状态和对未来规划的思考。诗人因疾病频发而不得不停下脚步,对于晚年生活的安排充满了无奈和困惑,如同蓬草般飘摇不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栖蟾
12首
[唐](约公元八九六年前后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居屏风岩。与沈彬为诗友。所作诗,今存十二首。(见《全唐诗》)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