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之
宣
城
留
别
吴
门
效
白
乐
天
体
被
诏
守
东
吴
,
夜
渡
扬
子
津
。
拭
目
迎
家
山
,
洗
我
京
洛
尘
。
此
邦
多
贤
豪
,
况
复
平
生
亲
。
初
欲
循
故
事
,
公
宴
月
三
旬
。
庶
以
叙
契
阔
,
岂
徒
乐
吾
身
。
临
州
未
阅
月
,
吏
牍
方
纷
纭
。
避
嫌
俄
得
请
,
主
地
翻
为
宾
。
樽
酒
未
重
持
,
行
乐
知
何
因
。
物
理
可
胜
叹
,
俯
仰
迹
已
陈
。
趣
整
震
泽
帆
,
遥
挹
敬
亭
春
。
五
月
而
报
政
,
速
哉
彼
齐
人
。
今
我
若
置
邮
,
何
德
于
吴
民
。
举
手
谢
吴
民
,
自
笑
行
役
频
。
使
君
不
能
诗
,
烦
汝
迎
送
勤
。
来
惭
白
太
守
,
去
愧
谢
宣
城
。
离别
写景抒情
地方情感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所作的《将之宣城留别吴门效白乐天体》,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从京城到地方官职的转变过程中的复杂心情。首句“被诏守东吴”,点明了诗人被朝廷派遣至东吴(即江南地区)任职。接着“夜渡扬子津”描绘了诗人夜晚渡过长江的情景,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对新环境的期待与不安。“拭目迎家山,洗我京洛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京城尘世生活的厌倦。他渴望摆脱官场的束缚,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此邦多贤豪,况复平生亲”表明诗人对即将前往的地方充满期待,因为那里不仅有众多的贤才豪杰,还有许多平生的旧交。这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初欲循故事,公宴月三旬”描述了诗人希望按照传统行事,举办一个月的公宴,以此来叙旧交、结新友,享受社交的乐趣。然而,“临州未阅月,吏牍方纷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诗人刚到任不久,就被繁杂的公务所困扰,无法实现最初的计划。“避嫌俄得请,主地翻为宾”则反映了诗人为了遵守官场规则,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身份,成为主人的客人,这让他感到无奈和尴尬。“樽酒未重持,行乐知何因”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尽情享受生活乐趣的遗憾。他意识到,由于政务繁忙,很难再有时间与朋友欢聚一堂。“物理可胜叹,俯仰迹已陈”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感叹于自己在官场中忙碌奔波,却难以把握真正的生活。最后,“趣整震泽帆,遥挹敬亭春”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前往新的目的地。他遥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怀念。“五月而报政,速哉彼齐人”提到诗人要在五个月内完成政务汇报,赞扬了齐人(可能是指齐国或齐地的人)的效率。“今我若置邮,何德于吴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更好地服务吴地百姓的自责。“举手谢吴民,自笑行役频”是诗人对吴地百姓的告别,同时也对自己频繁的公务旅行表示自嘲。“使君不能诗,烦汝迎送勤”则是诗人对吴地官员的感谢,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文学才能的谦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点绛唇
宋·苏轼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