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美
人
纷
纷
儿
女
看
灯
去
。
千
点
摇
红
树
。
翠
鳌
山
倚
紫
云
堆
。
记
得
年
时
,
老
子
也
曾
来
。
硫
硝
结
缚
通
仙
技
。
光
焰
千
般
异
。
今
年
老
子
懒
来
看
。
手
弄
梅
花
,
和
月
倚
阑
干
。
怀古
写景
节日
情感
赞美
地点
看花
手法的词
具体分析如下: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舒頔的《虞美人》描绘了一幅热闹而闲适的元宵节景象。"纷纷儿女看灯去",生动地展现出人们簇拥着去看花灯的热闹场景,孩童与青年男女欢欣雀跃。"千点摇红树"则描绘了灯火辉煌,犹如繁星点点,映照在夜色中的红树上,色彩斑斓。接下来的"翠鳌山倚紫云堆",以奇特的意象比喻灯会的壮观,仿佛一座座彩灯装饰的龙形山峰矗立在紫色云霞之间,富有奇幻色彩。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也曾参与其中,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硫硝结缚通仙技"暗指烟花的绚丽,通过比喻,将烟火升空的技艺形容为通向仙境的法术,增添了节日的神秘感。"光焰千般异"进一步强调了烟花的五彩斑斓和变幻无穷。然而,到了最后,诗人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今年老子懒来看",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热闹的淡然。他选择独自在月光下,手弄梅花,倚栏而望,享受宁静的月夜,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和淡泊。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诗人从繁华热闹到宁静淡泊的心境变化,寓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考。
舒頔
116首
(dí)(一三○四~一三七七),绩溪。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