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何
东
莞
怀
云
宜
民
政
颂
而
吾
增
邑
尹
盛
剑
崖
行
所
无
事
民
无
能
名
同
归
于
循
良
诗
兼
赠
之
莞
政
宜
民
有
颂
声
,
增
江
无
事
民
能
名
。
两
贤
共
有
循
良
绩
,
他
日
观
风
一
例
评
。
政绩赞美
颂扬官员
友情表达
民情表达
励志歌
赏析
此诗由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名为《读何东莞怀云宜民政颂而吾增邑尹盛剑崖行所无事民无能名同归于循良诗兼赠之》。湛若水以深邃的洞察力,将目光投向了地方官吏的政绩与百姓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首句“莞政宜民有颂声”,开篇即赞扬了何东莞在治理莞地时的政绩,使得百姓生活得到改善,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句诗不仅赞美了何东莞的政绩,也暗示了其治理方式的得当和对民众福祉的重视。接着,“增江无事民能名”一句,转而描述了湛若水自己在增邑治理期间的情况。通过“无事”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平静和谐的社会景象,同时“民能名”则强调了百姓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安居乐业,名声远播,体现了湛若水治下的增邑同样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两贤共有循良绩”,将何东莞与湛若水的政绩并提,突出了他们共同追求的“循良”理念——即遵循道德规范,为百姓谋福利,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两位官员政绩的肯定,也揭示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共同价值观。最后,“他日观风一例评”则展望未来,提出对于后世评判两位官员政绩时的期待,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被一致地评价为“循良”。这一句不仅是对何东莞与湛若水政绩的总结,也是对他们为官之道的一种高度赞扬,寄寓了对后世官员的期许,希望他们也能像两位先贤一样,秉持公正廉洁,造福一方。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官员政绩的对比与赞美,展现了古代官员对于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循良”理念的高尚品质。湛若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将历史人物与时代精神巧妙融合,既是对前人的致敬,也是对后世的启示。
湛若水
1594首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