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大
定
书
诏
窃
国
盗
仁
义
,
惊
人
新
见
闻
。
腥
膻
冠
冕
俗
,
秽
杂
犬
羊
群
。
孟
获
尚
七
纵
,
匈
奴
非
五
分
。
启
民
身
薙
草
,
为
有
雁
门
军
。
边塞
咏物
抒情
怀古
历史批判
读书
赏析
这首诗《读大定书诏》是宋代诗人薛季宣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与反思。首句“窃国盗仁义”直指某些人或势力在国家权力更迭中,不仅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更是践踏了仁义道德,暗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不择手段和道德沦丧。接下来的“惊人新见闻”则强调了这些行为之极端和令人震惊,引人深思。“腥膻冠冕俗,秽杂犬羊群”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不良风气比作腥膻之气弥漫的习俗,将不道德的人群比作污浊的犬羊,形象地描绘出社会风气的败坏和人性的扭曲。“孟获尚七纵,匈奴非五分”引用历史典故,孟获是三国时期南蛮部落的首领,诸葛亮曾七次擒获他,但最终还是放他回去,以示宽宏大度;匈奴则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这两句通过对比,讽刺了当权者在处理内部叛乱和外部威胁时的软弱无能,以及对敌人的姑息纵容。“启民身薙草,为有雁门军”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失策和无力。薙草象征着清除杂草,但在这里暗喻的是人民的苦难和牺牲,为了所谓的“雁门军”,即边防军队,民众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负担和痛苦。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统治者无能等问题,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对公正、道德的坚守。
薛季宣
504首
学者称艮斋先生,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