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秋景
山水
泛舟
悼亡
未涉及
无具体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在自然中的放松情怀。"秋色向幽处,浮家聊远寻"表达了一种逃离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诗人将自己的居所比喻为一叶小舟,在秋天的迷人景色中漫游,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醉来蓬鬓乱,卧入蓼花深"则是对这种自由状态下的生活写照。诗人在饮酒后蓬发纷乱,一种放松的姿态,让人联想到古代隐士或文人的生活态度。"卧入蓼花深"更增添了一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象,蓼花常生于水边,诗人似乎找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安身之所。"云壑封诗物,烟波留客心"则是对这种生活情趣的一种概括。云和水构成了自然界中最具诗意的事物,这里被用来比喻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而烟波,则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和旅途中的点滴留恋。"未应儿辈觉,馀醁且勤斟"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无奈又不得不面对的情绪。"未应儿辈觉"可能指代诗人自己,对于世俗的理解和认知仍然有限,而"馀醁且勤斟"则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选择了用酒来慰藉自己,用一种勤勉斟酌的态度去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个人内心世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毛滂

482首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巡边宿岩昌驿
明·王云凤
病馀强起一巡边,古驿无人但野烟。药裹自煎红榾柮,茶铛还汲碧潺湲。波涛声送床边雨,星斗光悬屋里天。欲吊忠魂何处冢,空留名姓自山川。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