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桑
子
雁
来
不
带
天
涯
信
,
几
阵
清
霜
。
红
粉
雕
墙
。
日
日
高
楼
盼
夕
阳
。
锦
衾
特
地
今
宵
冷
,
懒
卸
梅
妆
。
万
种
思
量
。
揉
损
罗
衣
金
凤
皇
。
抒情
思乡
秋节
写景
闺怨
思虑
赏析
这首《采桑子》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女子独居高楼,思念远方的情景。开篇“雁来不带天涯信”,雁字回时,却无一言传递远方的消息,营造出一种空茫与期待交织的氛围。接着,“几阵清霜”点明季节变换,暗示时间的流逝,而“红粉雕墙”则通过环境的描写,映衬出女子的孤独与寂寞。“日日高楼盼夕阳”一句,将女子每日的期盼凝练为对夕阳的等待,夕阳的渐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喻着希望与失望的交替。接下来,“锦衾特地今宵冷”描绘了夜幕降临时,原本温暖的被褥变得寒冷,不仅触觉上的冷,更深层地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懒卸梅妆”写出了女子因情绪低落而懒得打扮自己,梅妆可能是指女子化妆时使用的梅花图案,此处借以表达女子心情的沉重与消极。最后,“万种思量。揉损罗衣金凤皇”则直接表达了女子思绪万千,以至于在抚弄衣物时,连精美的金凤图案都被揉皱了,形象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疲惫。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等待与思念中的孤独、哀愁与无奈,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