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怀
写景抒情
离别
思乡
山水
节气
秋天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启程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扰扰整夜装,肃肃戒徂两”两句,设定了夜晚准备出发的氛围,"扰扰"和"肃肃"都是拟声词,用以渲染夜间人马调备的寂静紧张气氛。接着“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两句,则描绘了天边初现曙光的景象,“寥落”形容星辰稀疏而美丽,“泱漭”则是光线柔和的状语。“犹沾馀露团,稍见朝霞上”一句,诗人用露珠滚动以喻旅途中的艰辛,而“朝霞”的出现,则预示了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至此,夜色渐退,晨光初照的景象跃然纸上。随后的“故乡邈已夐,山川修且广”两句,是诗人心中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邈已夐”表达了故乡之遥远,“山川修且广”则是对家乡山水之美的描绘,这里山川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文奏方盈前,怀人去心赏”两句,诗人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文奏”即乐曲或琴瑟之声,“怀人去心赏”则是在旅途中以音乐来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敕躬每局蹐,瞻恩惟震荡”一句,是诗人在长途跋涉中的自我安慰与情感流露。"敕躬"指的是行走时的踉蹇不稳,“局蹐”则是对旅程艰难的写照,而“瞻恩惟震荡”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恩遇的回忆和现在孤独感受之间的心理波动。最后,“行矣倦路长,無由税归鞅”两句,是对旅途劳顿与无奈心情的抒发。“行矣”即旅途中的疲惫不堪,“倦路长”则是对漫长道路的感慨,而“无由税归鞅”则表达了诗人无法回到故乡,只能在旅途中徘徊的无奈。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深夜启程、孤独旅行中的复杂情绪。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您喜欢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