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传赞

译文

在云绕的紫微星宫里,分组排列在承明殿的角落。
大船逆流而上至遥远的水滨,旌旗与仪仗远离了关塞与河流。
遥远的青山呈现出朦胧的色彩,深沉的寒水泛着粼粼波光。
吹奏着巴渝之地的古曲,箫鼓齐鸣,回响着盛唐之歌。
您德行超凡,长江与汉水都仰慕您的清雅和谐。

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作品,名为《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五出藩曲》。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云枝紫微内,分组承明阿。”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天边浮动着紫气,云层中隐约可见的壮观景象。"紫微"通常指代皇帝或皇权,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朝廷或官方的活动。"分组承明阿"中的“分组”可能是指乐队的排列,“承明阿”则表现了乐声的传递和回响。“飞艎溯极浦,旌节去关河。”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船只逆流而上的壮丽画面。“飞艎”形容船只快速前进,“溯极浦”则是说船逆着激流向上游。"旌节"指的是旗帜,"去关河"表达了船队通过险要的山川地带。“眇眇苍山色,沈沈寒水波。”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自然景观。"眇眇"形容山色的迷茫与深邃,“苍山”则是指远处山峦的苍翠色彩。“沈沈”形容水声的低沉和深远。“铙音巴渝曲,箫鼓盛唐歌。” 这两句表现了乐曲的宏大与古风。"铙音"可能是指乐器发出的清脆声音,而"巴渝曲"则可能是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箫鼓”则是乐队中的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盛唐歌"则表达了一种繁华与鼎盛的气氛。“夫君迈惟德,江汉仰清和。” 最后两句则是在赞美某位君主或高官的德行。"夫君"在这里可能指代一位尊敬的人物,“迈惟德”是说这位人物拥有宽广的品德。“江汉”指的是长江与黄河,"仰清和"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或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乐曲和人物德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