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花
秋天
田园
赞美
情感
友情
山水
咏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清冷水流、荒废小径、高耸蓬草等景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淡远与宁静的氛围。开篇“清淮左长薄,荒径隐高蓬”即设定了诗歌的意境,淮河两岸的水流清澈而又不为人知,小径被荒废,高大的蓬草遮蔽了路径,让人感觉到一丝寂寞。“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片自然景观中的动态美,一日之内潮水的涨落,以及四周被寒冷渠道环绕,这些都是静谧中带有一丝生机的细节。“霜畦纷绮错,秋町郁蒙茸”中的霜花和秋草交织在一起,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情感色彩浓厚。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与沉思。“环梨县已紫,珠榴折且红”一句则通过对果实颜色的描述,展示了秋天丰硕的景象。这里的“环梨县”和“珠榴”都是精致生动的意象,它们不仅是自然之美的展现,也可能寓含着诗人对生活某种期待或回忆的情感。最后,“君有栖心地,伊我欢既同。何用甘泉侧,玉树望青葱”则转向了与友人的情谊交流。这里的“栖心地”暗示了一份宁静的心灵寄托,而“我欢既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和愉悦。“何用甘泉侧,玉树望青葱”一句,则是对友人提出的疑问和自我安慰,是否需要那些外界所谓的甘美泉水与高贵的玉树,而非此处的自然风光。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对比鲜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谊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