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秋天
田园
劳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农事繁忙的景象。"商阴肃杀"表达了秋季气候转凉,天气变得严寒。"万宝咸已遒"则写出了秋收时节,各种谷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劳哉望岁"透露出农民在期待丰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年辛勤劳作的艰难。而"场功冀可收"则是希望通过在田间的劳动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有力,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生存状态和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同时,这也彰显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以及对劳动成果的期待与希望。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