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田园
抒情
写风
秋天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谢朓在南朝时期对居所的精心布置与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首句“结宇夕阴街”,以“结宇”点明建筑之所在,而“夕阴街”则营造出一种傍晚时分,夕阳洒落于街道之上,光影交错的宁静氛围。接着,“荒幽横九曲”一句,通过“荒幽”二字,描绘出居所周围环境的荒凉与幽静,而“九曲”则暗示了道路或水道的曲折蜿蜒。“迢递南川阳,迤逦西山足。”两句进一步展开空间感,将视线引向远方,南边是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的川地,西边则是绵延起伏的山脚,展现了广阔而富有层次的自然景观。接下来,“辟馆临秋风,敞窗望寒旭。”描述了诗人居住的馆舍,面对秋风,敞开窗户,迎接清晨的第一缕寒光,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菉。”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池塘中的荷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霜降之后,江南的绿叶被霜打成一片银白,展现出季节变换下的自然之美。最后,“既无东都金,且税东皋粟。”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更看重心灵的满足与自然的馈赠,体现了其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情感,以及他对生活哲学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