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
踏
枝
·
雨
舟
纪
梦
四
围
山
色
新
安
路
。
溪
滑
云
深
,
唤
起
离
人
绪
。
点
点
黄
梅
天
上
雨
,
五
更
湿
尽
相
思
树
。
飘
飖
已
作
浮
萍
侣
。
角
枕
蓬
窗
,
无
计
推
愁
去
。
石
上
菖
蒲
长
几
许
,
梦
回
香
阁
逢
端
午
。
记梦
写景
写雨
情感
思乡
思念
端午
山水
赏析
这首《鹊踏枝·雨舟纪梦》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深情的画面。词中以“四围山色新安路”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旅程之中,溪流潺潺,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唤起离人绪”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之情。诗人通过“点点黄梅天上雨,五更湿尽相思树”这一景象,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雨滴如同泪水,湿润了每一棵树,也湿润了读者的心。随后,“飘飖已作浮萍侣。角枕蓬窗,无计推愁去”几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身处蓬草之窗,无法摆脱内心的愁绪。这里不仅表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渴望。最后,“石上菖蒲长几许,梦回香阁逢端午”两句,以端午节为背景,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菖蒲生长的长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梦回香阁则表达了对过去温馨时刻的回忆。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孤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李雯
135首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