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别
送别
写景
咏物
春天
怀旧
记忆

赏析

这首《小重山·咏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充满了深情与哀愁。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江浦潮生紫楝花”,开篇即以江边潮水与紫色的楝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紫色的楝花则增添了几分哀愁的色彩,预示着离别的即将到来。“垂杨移素艇、暮云遮”,接着描绘了主人公乘着小艇在垂杨掩映的江面上漂泊的情景,暮云的遮蔽更添了几分孤独与迷茫。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真珠小泪滴窗纱。春山蹙,楼外欲栖鸦。”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眼泪比作珍珠,滴落在窗纱上,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春山蹙皱,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愁绪如同山峦般起伏,楼外欲栖的乌鸦则象征着即将来临的夜晚,以及离别的沉重。“犹记鬓云斜。枕痕红润玉、笼朝霞。”这一句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鬓云斜是指女子发丝散乱的美丽姿态,枕痕红润玉则描绘了清晨阳光下枕上的痕迹,仿佛是爱情的见证。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外貌之美,也蕴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自从相送六萌车。金跳脱,松似那时些。”最后两句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眷恋。六萌车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此处指代的是离别时乘坐的车辆。金跳脱是一种饰品,象征着曾经的亲密与美好。松似那时些,则是用松树的常青来比喻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永恒怀念。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李雯

135首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