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堂
春
·
秋
柳
长
条
梳
尽
影
珊
珊
,
烟
啼
露
冷
风
寒
。
暮
鸦
栖
遍
小
凭
栏
,
无
限
堪
怜
。
犹
傍
朱
楼
舞
袖
,
心
惊
落
叶
哀
蝉
。
昔
时
攀
折
已
相
关
,
重
对
青
山
。
写景
咏物
秋天
怀旧
怀古
情感
落花
咏柳
赏析
这首《画堂春·秋柳》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秋日里柳树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长条梳尽影珊珊”,开篇以“长条”描绘秋柳,仿佛是经过精心梳理后的发丝,其影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烟啼露冷风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烟雾缭绕,露水凝结,寒风吹过,营造出一种秋日特有的清冷与孤寂感。“暮鸦栖遍小凭栏”,黄昏时分,乌鸦归巢,它们栖息在小凭栏上,这一场景既宁静又略显荒凉,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无限堪怜”,表达了对这幅画面中所蕴含的孤独与哀愁的深深同情。“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尽管秋柳依然依偎在朱红色的楼阁旁,但舞动的柳枝似乎在为飘落的黄叶和哀鸣的蝉感到心惊,这种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回忆起往昔人们攀折柳枝的情景,如今再次面对青山,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整首词通过描绘秋柳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
李雯
135首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