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岩
畴
昔
中
岩
一
梦
残
,
下
岩
风
景
亦
高
寒
。
峡
中
无
处
堪
停
棹
,
雨
后
今
朝
始
凭
阑
。
不
用
苦
求
毫
相
现
,
祇
教
长
挂
水
帘
看
。
山
僧
劝
我
题
苍
壁
,
坡
谷
前
头
未
敢
刊
。
写景
山水
记梦
抒情
地点
岩洞
冬天
雨后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下岩》,描绘了诗人对下岩山水的深深感受。首句"畴昔中岩一梦残"暗示了诗人曾在此地有过梦境,而今日重游,旧梦已逝,只剩眼前景象。"下岩风景亦高寒"点出下岩环境的清冷高峻,给人以清新之感。"峡中无处堪停棹"表达了诗人对峡中景色的喜爱,意欲停留,但又因美景太多,不知何处停下舟船。"雨后今朝始凭阑"则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气象,诗人此刻才得以倚栏欣赏这番美景。"不用苦求毫相现,祇教长挂水帘看"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满足,他不需刻意寻找最美的瞬间,只需静静欣赏如水帘般的山景即可。最后两句"山僧劝我题苍壁,坡谷前头未敢刊"则透露出诗人谦逊与敬重之情,山僧建议他在石壁上题字留念,但他却不敢轻易在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色前留下人为痕迹。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下岩的秀美与诗人的敬畏之心,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山水诗。
范成大
2044首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