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阳
钟
歌
老
龙
觺
觺
蟠
秋
草
,
草
根
蟪
蛄
吊
昏
晓
。
摩
挲
犹
识
永
明
年
,
银
泥
几
见
乾
坤
老
。
端
门
鼓
漏
隔
宫
闱
,
梦
暖
香
浓
晓
不
知
。
殿
角
星
残
声
乍
响
,
景
阳
楼
上
画
眉
时
。
云
龙
门
开
移
庙
主
,
从
此
蒲
牢
卧
绀
宇
。
何
似
铜
仙
辞
汉
宫
,
回
望
咸
阳
泪
如
雨
。
写景
地点
宫怨
时间
秋节
怀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老龙觺觺蟠秋草”以龙的姿态比喻古老的宫殿,秋草烘托出岁月的沧桑。次句“草根蟪蛄吊昏晓”借蟪蛄鸣叫,暗示时光荏苒,昼夜交替。诗人感慨“摩挲犹识永明年”,表达对往昔的怀念。接下来,“银泥几见乾坤老”运用象征手法,银泥代表时间的流转,乾坤老去,暗指王朝更迭。诗人通过“端门鼓漏隔宫闱”和“梦暖香浓晓不知”,描绘了宫廷中的宁静与梦境,以及钟声打破这份宁静的瞬间。“殿角星残声乍响,景阳楼上画眉时”描绘了夜色渐消,晓钟声起,以及宫女在景阳楼上的日常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最后两句“云龙门开移庙主,从此蒲牢卧绀宇”寓言性地表达了宫殿主人的变迁,以及铜仙离开汉宫的哀婉之情,以“何似”反问,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整体来看,沈德潜的《景阳钟歌》以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流转和宫廷生活的点滴,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沈德潜
53首
沈德潜(1673~1769),字碻(què)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