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
西
离别
秋景
抒情
思乡
节日
时间感伤
情谊
动物情感
田园景物
人心情愫
赞美地方
抒情寄意

赏析

这首《莺啼序》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羁旅之苦与深深的思乡之情。开篇“凉宵雁声到枕”,以秋夜的凄清景象引入,雁鸣声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接着“拥衾裯似水”一句,以水喻衾裯,形象地表现了夜深人静、寒气袭人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鱼更断续梦难成,残镫欲灺红蕊。”鱼字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波动,难以入眠,梦境断断续续。残灯将灭,红蕊象征着即将逝去的时光,渲染出一种时间流逝、岁月易老的感慨。“孤馆静、秋心暗警,井梧一叶同飘坠。”孤馆中,秋心暗自警醒,仿佛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井边的梧桐叶随风飘落,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叹年年、倦旅无端,触起乡思。”年复一年的漂泊,让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与熟悉的环境。接下来,“时局如棋,中原多故,怅栖栖客子。”时局动荡,中原多灾多难,诗人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无奈。“望天外、缥缈三山,凌波何日重至。”诗人望着遥远的天际,想象着那传说中的仙境,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看苍茫、云连海气,又历历、蜃楼遥指。”苍茫的云海与远处的蜃楼,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隐含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笑茂陵、疏草零星,未逢杨意。”这里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蛩吟败藓,蝉咽寒柯,惯搅人清寐。”蟋蟀的鸣叫、蝉的哀鸣,这些自然界的声音,常常搅扰着诗人的宁静,使他难以入眠。“恁容易、繁华转烛,几番辜负,一曲尊前,琵琶红泪。”繁华易逝,如同烛火,诗人感叹自己在追求与失去之间反复,几番错过美好的瞬间,琵琶声中蕴含着无尽的忧伤。“飞英巷陌,游丝庭院,浓春无价都消歇,剩潘郎、鬓影成憔悴。”春天的美景虽美,却终将消逝,只剩下诗人两鬓斑白,面容憔悴。“江南此去,除非旧日青山,依然伴人愁里。”诗人即将离开江南,只有那旧日的青山,或许能陪伴他在愁绪中度过余生。“深闺凝望,讯断宾鸿,锁一双眉翠。”深闺中的女子,凝望着远方,等待着消息,但信使如鸿雁般断绝,只能紧锁眉头。“见说道、近来消瘦,药裹缠绵,帘卷西风,病扶花起。”诗人想象着远方的女子因思念而日渐消瘦,只能依靠药物维持,西风吹过,病体勉强支撑起花枝。“流光若驶,浮生如寄,而今真遂偕隐愿,泛烟波、好共吴篷倚。”时光匆匆,人生短暂,如今诗人终于实现了与世无争、隐居的愿望,泛舟于烟波之上,与吴篷为伴。“那堪回首天涯,写遍相思,倦收凤纸。”回首往昔,天涯路远,满纸相思,诗人疲惫地收起笔墨。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无奈。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士大夫普遍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