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中
感
怀
寄
青
城
李
明
府
鳞
鬣
催
残
志
未
休
,
壮
心
翻
是
此
身
雠
。
并
闻
寒
雨
多
因
夜
,
不
得
乡
书
又
到
秋
。
耕
钓
旧
交
吟
好
忆
,
雪
霜
危
栈
去
堪
愁
。
如
何
只
是
三
年
别
,
君
著
朱
衣
我
白
头
。
离别
送别
怀古
抒情
写景
思乡
感慨人生
赞颂友人
壮志未酬
自然
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名为《途中感怀寄青城李明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旅途中怀念故乡和亲朋好友,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鳞鬣催残志未休,壮心翻是此身雠”表现了诗人即使年事已高,但对于往日的壮志依然无悔。鳞鬣指的是鱼鳞,通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而“壮心”则是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听闻家乡的寒雨,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同时也未能收到来自故乡的书信,这加深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耕钓旧交吟好忆,雪霜危栈去堪愁”则是诗人回忆与故交共同耕田钓鱼的情景,但如今却在严寒中独自前行,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忧愁。最后两句“如何只是三年别,君著朱衣我白头”则是诗人感叹时光飞逝,仅仅短短三年的分别,就让彼此变得面目全非。诗人用“朱衣”指代朋友的荣华富贵,而“我白头”则是自己的衰老,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变迁之感。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位旅途中的人对于故乡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时光更迭与个人衰老的无奈和哀愁。
崔涂
104首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送槃斋叶敬叔丈
宋·葛绍体
万里春风柳一堤,长条折与记分携。客行却入故乡去,禹洞龙丘认旧题。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蝶恋花
清·况周颐
少日年芳何处去。极目江潭,总是伤心树。愁到今年谁与语。十年飘泊愁边住。杜宇声声朝复暮。未必天涯,只有春归处。往事如尘吹作雾。漂摇独活悲歧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