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写花
节日
咏物
情感
佳节
秋节
夏天
爱情

赏析

这首《忆秦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节日与季节变换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流转不息、时光易逝的意境。“繁华歇”开篇点题,暗示着往日的繁华已不再,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繁华未了群芳接”,虽繁华已逝,但新生之物接踵而至,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群芳接”的景象,既是对春天百花齐放的赞美,也预示着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红楼夜雨,绿窗明月”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热闹进行对比,红楼夜雨中透出的宁静与绿窗明月下的明亮,分别代表了夜晚的沉思与白天的活力,展现了时间的不同面向。“清明寒食中秋节”提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和中秋,这三个节日分别代表着春季、春季末尾和秋季,通过这些时间节点的串联,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池塘藕换东风雪”一句,将池塘中的荷花与初春的雪景巧妙结合,荷花象征着生命的绽放,而东风雪则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两者相映成趣,寓意着生命在不断循环中得以延续。“东风雪。梅花玉笛,拣花丝缬”最后两句,以梅花与玉笛为意象,梅花在雪中绽放,不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寓意着高洁与雅致。玉笛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拣花丝缬”则可能是指挑选花朵制成的丝织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增添了艺术的美感。整体来看,《忆秦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四季更迭、节日交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循环不息的赞美。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