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戒
石
君
以
民
脂
膏
,
禄
尔
大
夫
士
。
脂
膏
饱
其
腹
,
曾
不
念
赤
子
。
贪
暴
以
自
诛
,
诛
求
不
知
耻
。
指
呼
有
鹰
犬
,
嗜
欲
肆
蛇
豕
。
但
言
民
至
愚
,
孰
谓
天
在
迩
。
昭
然
甚
可
畏
,
殃
必
反
乎
尔
。
圣
训
十
有
六
,
简
严
具
天
理
。
大
字
刻
山
骨
,
朝
夕
临
坐
起
。
一
念
苟
或
违
,
方
寸
宁
不
愧
。
清
源
庭
中
石
,
整
顿
自
今
始
。
何
敢
警
同
僚
,
兢
兢
惟
敕
己
。
忧民
哲理
励思政言
文字戒鉴
景物启发
赏析
这首诗《修戒石》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比朝廷官员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深刻揭示了官场的腐败现象。诗中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官员的贪婪与百姓的困苦鲜明地呈现出来。“君以民脂膏,禄尔大夫士。”开篇即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官员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榨取百姓的财富,自己却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脂膏饱其腹,曾不念赤子。”进一步强调官员们的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的疾苦。“贪暴以自诛,诛求不知耻。”揭露了官员们的贪婪和无耻,他们不仅贪污,还不断索取,毫无羞耻之心。“指呼有鹰犬,嗜欲肆蛇豕。”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身边充斥着帮凶,他们的欲望如同野兽般无法满足。“但言民至愚,孰谓天在迩。”讽刺了官员们认为百姓愚蠢,忽视了上天的公正。“昭然甚可畏,殃必反乎尔。”警告这种行为终将受到惩罚。“圣训十有六,简严具天理。”引用古代圣贤的教诲,强调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大字刻山骨,朝夕临坐起。”比喻这些教诲如同刻在山石上的大字,时刻提醒人们。“一念苟或违,方寸宁不愧。”警示任何违背道德的行为都会让人心生愧疚。“清源庭中石,整顿自今始。”表达了诗人希望从现在开始,进行自我反省和改正的决心。“何敢警同僚,兢兢惟敕己。”表明诗人不仅警醒自己,也愿意警醒同僚,共同遵守道德规范。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强烈,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正义的坚持。
王十朋
2200首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您喜欢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送黎明府(其一)
宋·戴复古
黄岩万家县,山海界民居。百里蜀中秀,一廉天下无。财多能办否,官满赋归欤。已作青云料,犹惊急急符。
望思台
唐·汪遵
不忧家国任奸臣,骨肉翻为蓦路人。巫蛊事行冤莫雪,九层徒筑见无因。
酒禁
宋·华岳
将军爱士民心失,太守忧民士气衰。大抵军民皆赤子,如何从此便藩篱。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其二)
清·释敬安
茫茫沧海正横流,衔石难填精卫愁。谁谓孤云意无著,国仇未报老僧羞。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