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天
桐江古岸
流水
坐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平静的心境。“木落雨翛翛”一句,以“木落”指代树叶落下,与“雨翛翛”相呼应,形象地展现了秋天风雨中的萧瑟景致。这里的“木落”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含着岁月流转、时光易逝之意。“桐江古岸头”则点明了诗人所在之地,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水边风景,通过“古岸头”的设置,使得读者不仅能看到眼前的景色,还能感受到这个地方沉淀的历史文化气息。“拟归仙掌去”表达了诗人对于逃离尘世、隐居山林的愿望,“仙掌”在这里象征着一个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然而紧接着的“刚被谢公留”,则说明这个愿望暂时未能实现,诗人受到了友人的挽留。接下来的“猛烧侵茶坞”一句,通过对火与茶叶烘焙过程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平静和自在。同时,“残霞照角楼”则是对晚秋时分光影变化的描绘,透露出一种淡定而宁静的心境。最后两句“坐来还有意,流水面前流”,表达了诗人坐在水边,看着流水,不禁生出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这里的“还有意”暗示着心中仍有所思索,而“流水面前流”则是对周遭环境的再次描绘,强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观之间的默契。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生活的情感。

贯休

738首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