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写山
秋景
怀古
田园
写犬
动植物
亲情

译文

听说山居生活很美好,书楼周围绿意盎然。
夜晚,炉火在汀洲和岛屿之间跳跃,月光下兄弟们低声吟唱。
听到狗叫,可能是黄椑果落下,牛群归来,穿过深红的树林。
还听说那里有很多白色的蘑菇,我希望能去探访一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书楼被翠侵"表明书房被绿意盎然的藤蔓所覆盖,显示出主人对自然的尊重与融合。"烧熛汀岛境"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但在这里更像是在描绘一种环境,感觉到一股淡淡的烟雾或是炊烟,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而"月色弟兄吟"则让人想象到诗人与兄弟在明月之下共同吟诵诗歌,体现了深厚的情谊。接下来,"犬吠黄椑落"和"牛归红树深"都是对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黄椑落可能是某种果实或自然物象征着季节更迭,而牛归则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与农事的循环。这些细节都加强了诗中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仍闻多白菌,应许一相寻"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观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与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贯休

738首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猜您喜欢

次韵杨仲彰见寄
明·李昱
闻道草玄亭子深,杖履日日事幽寻。酒醪每同田父饮,诗句或与山僧吟。阶前鹤啄碧苔色,篱下犬眠红杏阴。几回怅望莫云远,有怀不写谁能禁。
仙岩行
宋·白玉蟾
醉携七尺霜前行,云锦山前湾几曲。溪头秋雨添寒绿,蛟龙冷浸一壶玉。蓼花锦岸红欲流,稻田高下铺棋局。碧岩耸出碧天半,鸟不敢飞缩双足。古洞无人石酒酢,峭壁仙仓积天粟。老稍指顾犹.....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上林县劝农亭联
清·李彦章
地利极膏腴,十万山近绕澄江,今年喜雨足田肥,人和岁稔;边情须体察,三百里亲来行县,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
彭泽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千万峰围斗大城,遗踪何处访渊明?愁无白酒倾杯酌,尚有黄花绕径生。山指双姑摇黛影,江流九派走涛声。一家一缕炊痕白,衬出云閒夕照晴。
大司寇金公芙蓉溪诗
明·蒋山卿
丈人昔卧芙蓉溪,蓉溪宛在涪江西。一水萦纡带茅屋,千花烂漫明沙堤。清秋落景森萧爽,天远沧洲惬心赏。霏霞袅雾时明灭,白鸥翠鸟长来往。此时吾亦爱吾庐,隐几青山独著书。霄汉一朝通.....
按图志去城而南有岩曰金紫昔萧千岩擅一世诗声乾道间尝寓家郡之西湖意其必有题咏镵之崖壁一日访之则了无所睹方重为此岩太息而别乘示似佳篇勉之著语以纪其胜赋五十六字
宋·史弥宁
去城不隔五七里,云窦谁镵能怪奇。石屋尽头天罅坼,林柯缺处日光垂。山禽上下有馀乐,仙鼠往来无倦时。惜许千岩旧游所,摩挲藓壁欠渠诗。
泰西画人物田舍一幅自蜀携来十余年矣重加装潢以诗志之
清·杨垕
横得二尺纵一尺,树里人家好风日。乔木拔地云苍茫,篱落两围中牛羊。草木辨色如篱长,牛羊隐见罗低昂。屋北似是打稻场,桑梯不取倚坏仓。谁其牧者三河羌,前顾后侣归不忙。此中虽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