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贫
家
静
〔
净
〕
扫
地
琼
人
不
货
帚
,
教
童
缚
数
头
。
贫
家
无
长
物
,
阶
净
竹
脩
脩
。
巧
月
到
庭
除
,
偏
能
为
我
留
。
窗
明
地
亦
洁
,
此
乐
安
可
媮
。
净
秽
关
至
性
,
如
味
别
薰
莸
。
士
品
亦
如
斯
,
入
室
人
焉
廋
。
田园
抒情
哲理
写物
怀古
教化
咏物言志
秋节
佳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贫家主人在清贫中仍保持高洁品质的生活态度,通过日常扫地这一行为,展现了其内心的纯净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首句“琼人不货帚”,以“琼人”比喻贫家主人,暗示其虽生活简朴,但内心纯洁,不以物质贫乏为耻。接着“教童缚数头”,说明主人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共同维护家庭的清洁,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责任感。“贫家无长物,阶净竹脩脩”两句,点明贫家环境虽简陋,但主人用心维护,庭院整洁,竹子修长,象征着主人虽身处困境,却能保持高雅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巧月到庭除,偏能为我留”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的情景,月光仿佛特意为贫家主人留下一片光明,寓意着即使在艰难时刻,也有美好的事物相伴,给予心灵慰藉。“窗明地亦洁,此乐安可媮”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洁净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这种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净秽关至性,如味别薰莸”通过对比净与秽,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就像品尝食物时能分辨出香草与臭物一样,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世界。最后,“士品亦如斯,入室人焉廋”总结了诗的主题,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无法被隐藏或忽视的。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贫家主人在简朴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故事,表达了对简单生活与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春雨虽未寸,润泽已庆慰。却看云势重,羃䍥藏山翠。因之忆远近,一例被膏未。无何一二日,佳音来次第。保阳及古北,三寸均沾暨。喜已疑信半,奚曾遇往岁。秋麦既勃生,春牟即可艺。大.....
十月十七日大风约客登虎渡亭观浪人言今日下水风不可往也戏作此篇
宋·周紫芝
长江水自光摇空,阳侯欲与风争雄。涛头不受水犀弩,鲸波欲卷冯夷宫。径须便入虎溪口,净洗平吞云梦胸。人言上水得风浪,下水得风终少功。平生万事尽难偶,政要东风渠不东。江边一叹良.....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七)卜筑西坞
宋·程俱
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