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荆
溪
铜
官
之
山
溪
水
南
,
周
处
庙
前
多
夕
岚
。
看
捲
云
帆
歌
白
苧
,
劝
尝
春
酒
破
黄
柑
。
长
林
独
往
谁
能
觅
,
幽
事
相
关
性
所
耽
。
若
欲
避
喧
那
畏
虎
,
尚
从
地
主
结
松
龛
。
山水田园
游历写景
季节
春
怀古
周处庙
译文
在铜官山的南边小溪旁,周处庙前傍晚时分常有云雾缭绕。
卷起船帆唱着民谣,享受着白纻舞,劝君品尝春天的美酒和破开金黄的柑橘。
独自漫步在茂密的树林中,有谁能找寻到我的踪迹,我对这些清幽雅事总是情有独钟。
如果想要避开尘世的喧嚣,何惧山中的老虎,依旧愿意与当地居民一起,在松树下搭个小屋居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图景,诗人以淡定之笔触勾勒出一片宁静而美好的自然风光。"铜官之山溪水南,周处庙前多夕岚"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幽深的山谷环境,其中流淌着潺潺溪水,古庙耸立,暮色中连绵的山岚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看捲云帆歌白苧,劝尝春酒破黄柑"两句则描写了诗人观察到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他们或许是驾着简易的帆船在水面上收割着成熟的苇荛,同时诗人也被邀请品尝新酿的春酒,感受着初夏的气息和味道。这里透露出一种田园生活的温馨与喜悦。接下来的"长林独往谁能觅,幽事相关性所耽"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诗人渴望找到一处隐蔽之地,以便于心灵深处探索那些微妙而复杂的人生哲理。最后,"若欲避喧那畏虎,尚从地主结松龛"则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在喧嚣与世俗纷争面前,诗人提倡一种逃离的心态,但这种逃离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寻找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即便是结庐于山林之中,也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
严维
69首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猜您喜欢
元夕
宋·方岳
茅屋相看冷似冰,蒲团孤坐澹于僧。数行老墨閒居赋,一炷寒灯耐久朋。时异不供三太息,吾衰何啻百无能。后山亦有梅花月,不复年时兴可乘。
赠晚节谢表之寿
明·王希文
我亦与君同寿日,年年寿酒不同斟。未残篱菊凌霜晚,将进霞觞感岁侵。驻世百龄何用药,丹成九转只留心。薄田香稻今当熟,浊酒燃荆聊一吟。
夏循陔广文玻璃泉洗砚图
清·李兆洛
足此一勺水,聊疗季女饥。怀中紫玉段,持照青玻璃。仰瞰积铁壁,俯荫离披枝。勿放墨龙出,惊起巫支祈。
答叶浩吾·六首(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夏曾佑
扁舟归去也,何梦度寒潮。衡宇居相迩,鸡豚行见招。浮生同一寐,阔别又今朝。目送篮舆去,河桥万柳条。
偈颂二十五首(其二十五)
宋·释智愚
敛影穷原懒出扃,晓云如送又如迎。因思执手经行处,几听沙泉绕涧鸣。
怀三山友人
宋·陈起
春前深惜别,病后政无诗。青又生菱角,红应熟荔枝。鱼甘宾席暖,风逆客帆迟。徒结连宵梦,邮音负所期。
高阳台·结伴寻春,重至颐和园,追思前度,恰二十又六年矣,风景不殊,鸟声非旧,漫书怀感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垂柳千丝,熏风十里,韶华在眼轻抛。锦额重帘,等閒时见花梢。连天晴碧王孙怨,衬斜阳、窣地春袍。荡波心、桥卧长虹,环翠周遭。清愁不断朱颜改,只青山识我,依旧娇娆。猿臂残年,壮.....
自笑
宋·陆游
三间茅屋寄沧浪,鸟出樊笼马脱缰。滟滟陂塘秧水满,阴阴门巷麦风凉。蔬盘旋采溪毛滑,篷艇新编露箬香。捐尽浮名方自喜,一生枉是伴人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