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送别
情感
地点
山水
动物
春天
抒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开化寺居住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僧人的修行生活。首联“浮云去住本无踪,又报谈玄过九峰”以浮云喻指僧人行踪不定,但此次是为深入探讨玄妙之学而过九峰,暗示了僧人追求精神境界的坚定决心。颔联“卓锡定临湖上寺,散花初度讲时钟”描绘了僧人到达湖边寺庙后,以卓锡(僧人行脚时所用的水器)定位于此,初度散花并开始讲经,体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修行活动的庄严。颈联“春台窥食多驯鸟,夜榻听经有毒龙”则以春日鸟儿的悠闲与夜晚听经时的神秘氛围,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环境,暗示了僧人生活的独特之处。尾联“愧我迷途尚沦落,几时莲社得相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追随僧人修行之路的遗憾,以及对能与僧人一同在莲社(佛教中僧侣集会的场所)修行的渴望,流露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修行道路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宁静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共鸣与向往。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