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写景
七夕节
抒情
七夕情感
历史怀古
宫怨
画作
赞美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七夕佳节在覃溪学士家中观赏祈巧图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宫廷内外的不同生活状态。首句“骊山秋树围宫殿”,以骊山的秋景衬托出宫殿的肃穆与静谧,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接着,“列屋同居异欢宴”一句,对比了宫内女子们在同一屋檐下却各自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暗示了她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人人七夕望牵牛,岁岁秋风落团扇”两句,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与季节变换巧妙结合,表达了女子们对爱情的期盼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渭南渭北明河光,张生腕底风露凉”则通过自然景象与艺术创作的对比,展现了不同领域的美感与情感的交融。“定知纨袖停针后,金井殒梧听漏长”描绘了女子在结束日常劳作后的闲暇时光,通过听漏声来感受时间的流逝,既表现了生活的宁静,也隐含了对时间无情的无奈。接下来,“玉貌绮罗天宝末,霜霰未深炎已夺”两句,通过描述女子的美丽与短暂,反映了盛衰无常的人生哲理。“宫中儿女为情死,墙外书生筹国活”对比了宫廷内部与外界的截然不同,前者沉浸在个人情感的纠葛中,后者则关注国家大事,体现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个体命运的多样性。最后,“烧烛披图又一时,夜深题作女郎诗”展示了女子在夜晚借由绘画和诗歌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而“青天纤月长如此,巧拙人閒那得知”则以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智慧的有限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寻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生活面貌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

姚鼐

741首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猜您喜欢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艳歌行
南北朝·张正见
城隅上朝日,斜晖照杏梁。并卷茱萸帐,争移翡翠床。萦环聊向牖,拂镜且调妆。裁金作小靥,散麝起微黄。二八秦楼妇,三十侍中郎。执戟超丹地,丰貂入建章。未安文史阁,独结少年场。弯.....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唐·苏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唐·马怀素
綵仗雕舆俯碧浔,行春御气发皇心。摇风细柳萦驰道,映日轻花出禁林。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
太上皇后閤春帖子(其一)
宋·许及之
补天立极寄何言,媲德同归太极尊。德寿宫中康寿殿,春来别有一乾坤。
上元前日赐宴亲藩
清·爱新觉罗·弘历
燕贴春屏灯缀檐,宫中行乐懿亲佥。传柑宴里歌行苇,月满宵前庆雪沾。亦有埙篪情莫远,率非堂陛礼何嫌。芳辰讵是徒追赏,麟趾周官万国瞻。
养心殿晚坐
清·爱新觉罗·弘历
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晨从郊外来,多稼云将黄。既.....
菩萨蛮(其二)苏堤芙蓉
宋·高观国
红云半压秋波碧。艳妆泣露娇啼色。佳梦入仙城。风流石曼卿。宫袍呼醉醒。休卷西风锦。明日粉香残。六朝烟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