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便
绿
羿
写景
怀古
抒情
人物心境
秋天的词
地方风景
山水的
赞美
传颂
历史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莫愁湖畔的一次聚会活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诗中不仅赞美了湖山之美,也融入了对历史变迁、人事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友情、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往者此荒庵”引出地点,随后“吾侪已来眺”点明了聚会的背景,接着诗人通过“但欣云木妍,一览湖山妙”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和赞叹。接下来的几句“楼观俄修饬,棂槛悉光耀”描绘了聚会场所的修缮之美,为聚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既便陟巡游,益足展谈笑”则体现了聚会的愉悦与轻松,博士的好客之情让聚会更加温馨。时间的流逝被诗人巧妙地融入景物描写中,“已逾楝花残,未逮黄梅摽”,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时光的匆匆。“千林敷盛绿,环堤乱芦藋”、“昼阴风气疏,遥青见群峤”等句进一步渲染了湖畔的自然景色,而“烟深出鹭翔,波静响鱼跳”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近槛种荷蕖,翠叶始扬翘”不仅描绘了荷塘的美丽,也预示着生命的活力。最后,“良取富流览,岂病隘渔钓”表达了诗人对丰富生活体验的追求,不局限于传统的渔猎活动。“地运有盛衰,人事孰先料”体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而“缅思徐中山,大功过卫骠”则可能暗指对古代英雄的怀念或对某种精神的追忆。最后,“所贵鼓缶歌,宁惜举杯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对时间的敏感捕捉、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友情的颂扬,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活画卷,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姚鼐

741首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季平为书“澹定村”三大字、并书赠“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二语为楹帖赋谢(其二)
清·丘逢甲
下笔真成千丈强,更将龙卧许南阳。何当窥井重炎火,天马西来汉道昌。
过荒村四绝(其三)
明·张家玉
野冢蓬丘指顾中,青山断送几英雄。卧龙跃马今何在,博得浮名总是空。
郊坛斋宫七首(其三)
宋·任希夷
玉津宏建中兴初,禁籞风光胜两都。惭愧逢辰瞻蠖濩,却思归老卧廜㢝。
官桥秋笛
明·陈洸
垒石为桥数百春,恍疑乌鹊驾河津。尘中车马经行古,舆上规模制作新。得意共称题柱客,怜才谁识授书人。清宵惟有桓伊笛,三弄梅花月下频。
降旨回銮时取道徐州视河工诗以纪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麦.....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