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
从
过
公
主
南
宅
侍
宴
探
得
风
字
应
制
逐
赏
平
阳
第
,
鸣
笳
上
苑
东
。
鸟
吟
千
户
竹
,
蝶
舞
百
花
丛
。
时
攀
小
山
桂
,
共
挹
大
王
风
。
坐
客
无
劳
起
,
秦
箫
曲
未
终
。
写景
咏物
桂花
坐景
季节
秋
宫苑游赏
译文
逐一游览平阳府第,队伍吹响笳声向东行进。
鸟儿在千户竹林中歌唱,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
不时攀登小山,欣赏桂花,共享王者之风。
座中的宾客无需起身,秦地的萧声还未结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平阳第举行的宴会景象,诗人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的欢愉氛围和自然美景。"逐赏平阳第,鸣笳上苑东"一句中,“逐”有追随、参观之意,“赏”则是欣赏之义,表明诗人在跟随着宴会队伍前往平阳第的过程中,对沿途的景致进行了细腻的品味。“鸣笳上苑东”则描绘了军乐声响、队伍向东行进的情形。"鸟吟千户竹,蝶舞百花丛"这两句写出了宴会所在地的自然景色,"鸟吟"即鸟鸣,"千户竹"则是大量竹林之中的意思,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意境。"蝶舞百花丛"则形象地展现了蝴蝶在众多花丛间翩翩起舞的情景。"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一句中,“时攀”意味着偶尔攀登,“小山桂”可能指的是小型的山地或园林中的桂树。诗人通过攀登小山、亲近桂树的行为来表达对“大王风”的追求和向往。“共挹大王风”则是希望与古代圣明君主所留下的风范相契合。"坐客无劳起,秦箫曲未终"这两句写的是宴会的场景,"坐客"指的是参加宴会的宾客,“无劳起”表达了宾客们沉浸在欢乐气氛中,不愿意离开的惬意心情。"秦箫曲未终"则是说宴会上的音乐仍然在继续,使用“秦箫”暗示古风和历史感,"曲未终"则强调了宴会尚未结束,乐趣正浓。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宴会场面的生动再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享受,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向往之情。
张易之
4首
行五人称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迎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氏兄弟。《太平广记》记载,二人在迎仙院被杀后,其尸体又于天津桥南被公开枭首。另外两个身居高官的兄弟张昌期、张同休也同时被处死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
唐·皮日休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森森竞泫林梢雨,??争穿石上云。并出亦如鹅管合,各生还似犬牙分。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