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旧情感
写景
友情
写水
记梦
抒情
写鸟
季节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追忆美好时光的情感。开篇"记琼筵卜夜,锦槛移春,同恼莺娇",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想,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的记忆和情感的留恋。"暗水流花径,正无风院落,银烛迟销"则描绘了一幅静谧幽雅的夜晚景象,水边花开,无风之夜,院中银灯辉映,显得分外宁静。接着"闹枝浅压髫髻,香脸泛红潮。甚如此游情,還将乐事,轻趁冰消"透露出诗人对于那份游乐情怀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即逝的无奈。在这段落中,"闹枝浅压髫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日花间的情景,而"香脸泛红潮"则是对美人面容的一种描写,表达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愫。然而,随后"飘零又成梦,但长歌袅袅,柳色迢迢"一转,诗意变得更加淡远和哀伤。诗人似乎意识到过去的美好如同梦境一般易逝难留,而那份情愫只能在悠扬的歌声中寻找慰藉。最后几句"一叶江心冷,望美人不见,隔浦难招。认得旧时鸥鹭,重过月明桥。溯万里天风,清声谩忆何处箫"则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孤独和对往昔情感的渴望。诗人站在一片冷清的江心,对岸美人的不见让他感到无尽的寂寞,而在月明之下重走旧地,只能与旧时鸥鹭相认,显得格外凄凉。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情绪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寻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象描摹,将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渴望传达得淋漓尽致。

张炎

301首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舟溯胥江闻何太史迟予峡山(其二)
明·陈子壮
春山非一邱,春水岂同流。不谓临歧别,翻成选胜游。寄将黄翠雨,泛此白沙鸥。云鹄还相见,飞来最上头。
春日游百泉王信卿留酌赋别
明·杨鹤
碧涧千堆雪,苍烟九叠屏。山光垂倒幔,潭影落空青。云壑丘中赏,岩泉静者听。一泓秋瑟瑟,三峡水泠泠。喷沫惊风雨,回波射日星。浪花穿地肺,海眼洞幽冥。石发摩尼色,溪毛翡翠翎。绿.....
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
宋·陆游
北风吹人身欲僵,老翁畏冷昼闭房。梅花忽报消息动,意气山立非复常。二儿一孙奉此老,瘦藤夭矫凌风霜。幽禽白颊忽满树,似与我辈争翱翔。沟绝无声冻地裂,耿耿寒日青无光。归来相视不.....
题友人林斋
唐·张乔
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