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海
澄
感
事
(
其
一
)
双
桨
随
风
水
面
平
,
荻
芦
瑟
瑟
作
秋
声
。
前
汀
错
落
渔
寮
见
,
远
树
参
差
古
戍
明
。
锡
命
上
公
雄
镇
海
,
周
遭
乱
石
巩
专
城
。
我
来
欲
问
前
朝
事
,
祗
有
斜
阳
照
废
营
!
写景
写秋
怀古
感事
边塞
军事
写景
秋日景象
怀旧感事
边塞风情
军事题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苍凉的海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首句“双桨随风水面平”,以“双桨”和“水面平”勾勒出一幅平静的水面上,船儿轻轻划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荻芦瑟瑟作秋声”一句,通过“荻芦”的瑟瑟声响,巧妙地将季节转换为秋天,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季节的变换感。“前汀错落渔寮见,远树参差古戍明”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近景的渔寮到远处的古戍,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渔寮的错落有致与古戍的参差不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历史的痕迹。“锡命上公雄镇海,周遭乱石巩专城”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通过“锡命上公”和“雄镇海”等词语,暗示了古代的军事防御和权力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最后,“我来欲问前朝事,祗有斜阳照废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探寻与思考。面对眼前的废墟,夕阳下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猜您喜欢
上之回
南北朝·萧悫
发轫城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重阳桐城道中
宋·吕声之
万古长淮一带流,从来战地不容休。间关千里军前饷,牢落重阳客里秋。怅望白衣来送酒,了无黄菊与簪头。何人早断楼兰首,试解君王宵旰忧。
信宿镇远
清·潘奕隽
落日依阑坐,西风掠鬓丝。城临苗子砦,树隐竹王祠。边徼秋生早,危岑月上迟。轺车何以滞,邀我赋新诗。
南浦·寄兴
清·王士禛
河东游侠,臂雕弓、大羽箭横腰。杜曲霸陵日暮,小猎竞相邀。飙劲拓弦千石,看青天、万里洒风毛。听严城画角,射生归晚,雪暗绣盘雕。老去酒徒零落,但归来、南浦混渔樵。苔卧绿沉枪涩.....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其十二)
清·丘逢甲
龙楼凤阁倚天尊,肃立群山万骑屯。戎马书生豪气在,三台高处望中原。
庚寅秋感(其三)
清·周恩绶
纵鸽声中起鹳鹅,羽林兵讵贵多多。尚凭大树留冯异,莫怪明珠谤伏波。落日平沙嘶铁骑,西风寒水渡银驼。大裘万丈三军纩,黄竹于今总不歌。
纪行诗(其十八)
元·周伯琦
地旷居人少,山低云影微。石墙虫避燥,土屋燕交飞。沙净泉宜酒,天凉秋合围。朔方戎马最,刍牧万群肥。
塞外落叶松歌
清·爱新觉罗·弘历
我闻松柏有本性,经春不荣冬不凋。此木亦被松之名,当秋叶落何刁刁。凌空足有偃盖枝,讵无盘屈傲霜条。或云塞外节候殊,千林陨萚秋寂寥。严寒栗烈异徂徕,故应落叶纷萧萧。我闻此语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