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重
山
云
去
风
来
雨
乍
晴
。
断
烟
分
远
树
、
夕
阳
明
。
夕
阳
无
处
雁
斜
横
。
山
重
叠
,
山
外
更
入
行
。
千
古
短
长
亭
。
别
离
浑
是
苦
、
柰
西
征
。
欲
凭
双
鲤
寄
幽
情
。
东
流
水
,
几
日
到
襄
城
。
写景
山水
离别
情感
思乡
写风
地点
襄城
赏析
这首元代刘秉忠的《小重山》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画面。"云去风来雨乍晴",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风雨过后天空放晴的清新景象。接下来的"断烟分远树、夕阳明",通过断续的炊烟和远处的树木,以及明亮的夕阳,展现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开阔。"夕阳无处雁斜横",借雁南飞的形象,寓言着离别之情,夕阳下没有归雁的踪影,增添了离别的寂寥。"山重叠,山外更入行",连绵的山峦仿佛在暗示着旅程的遥远和艰辛。词的下半部分转向了离别之苦和对远方的思念。"千古短长亭",意指长久的离别,无论亭子长短,都无法缓解离人的愁绪。"别离浑是苦、奈西征",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苦和对西行征途的无奈。最后,词人寄情于鱼雁传书,"欲凭双鲤寄幽情",希望借助鲤鱼传书寄托内心深藏的情感。然而,"东流水,几日到襄城",流水东逝,表达了对消息传递速度的忧虑,以及对收信人襄城的遥想。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感真挚,展现了离别之苦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刘秉忠
138首
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