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次
韵
闻
砧
谁
家
秋
夜
捣
衣
声
,
遥
忆
良
人
在
戍
营
。
野
宿
貔
貅
天
一
角
,
树
移
乌
鹊
月
三
更
。
怨
怀
想
像
闺
中
切
,
逸
韵
悠
扬
枕
上
清
。
砧
杵
催
成
岁
迟
暮
,
抚
时
亦
觉
壮
心
惊
。
边塞
思乡
思念
写景
山水
怀时
惜时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夜晚的场景,通过对远方戍营中“良人”的怀念和家乡捣衣声的回响,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谁家秋夜捣衣声"一句,以一个普通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夜晚传来的捣衣声引发了诗人的遥忆。这里的“良人”通常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但在此也可能隐喻着诗人心中的那份不舍和思念。"遥忆良人在戍营"一句,则直接表达了对远方戍营中人的怀念,"戍营"给人以边塞孤寂的感觉,这种记挂更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则是对夜晚自然景象的描绘。"貔貅"和"乌鹊"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这里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意境,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而“天一角”与“月三更”则加深了夜晚的静谧与漫长。"怨怀想像闺中切"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切,这里的“闺中”特指女儿房,暗示着诗人可能是一位女性,从而使得情感更为细腻。"逸韵悠扬枕上清"则是对夜晚声音的描写,"砧杵催成岁迟暮"一句,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岁迟暮”意味着年华匆匆,而“砧杵”声则提醒人们要抓紧时间。最后一句"抚时亦觉壮心惊",表达了诗人在回顾往事和感受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抚时"即回顾过去,"壮心惊"则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同时也包含了一种对于时间无情流逝的震惊。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捣衣声、远方戍营的怀念,以及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也是一种对于生活无常的深刻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