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
天
庆
观
即
席
赋
吴
体
寂
静
日
月
白
云
乡
,
漂
摇
湖
海
厖
眉
郎
。
壁
间
犹
见
画
龙
在
,
柱
表
不
闻
归
鹤
翔
。
杯
酒
新
竹
与
同
色
,
炉
熏
异
花
无
此
香
。
索
茗
浇
渴
上
马
去
,
绿
树
含
雨
山
苍
凉
。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杯酒
茶饮
绿树
季节
夏
夏日景色
画龙
柱表
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寂静日月白云乡,漂摇湖海厖眉郎"两句,以平淡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不失飘逸的画面,诗人似乎已经找到了一处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接下来的"壁间犹见画龙在,柱表不闻归鹤翔"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孤寂感,墙上残留的画龙与未归的鹤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中间的"杯酒新竹与同色,炉熏异花无此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喜爱。新竹的颜色与杯中的酒相呼应,而炉上熏烧的花却无法与诗人所在的环境融合,这里的“香”不仅指花的芬芳,也象征着生活的情趣和诗人的情感体验。结尾的"索茗浇渴上马去,绿树含雨山苍凉"则描绘了一种行动中的闲适。诗人骑马而行,寻找茗草以解渴,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活的一种享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向往。最后一句"绿树含雨山苍凉"则将整个画面推至高潮,绿意盎然的树木、细雨绵绵的氛围和远方山色之苍凉,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风光图。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情感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与啸麓谈鄮山阿育王寺之胜啸麓为之神往有诗余更和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劳生念念馀尘土,笑口为君说鄮山。睡起随参香殿上,饭馀无事古松间。寒宵雪密茶初熟,精舍兰开衲未还。无用苓蔘治幽痗,深心回向一开颜。
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清·王衍梅
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梁家婢可明珠换,讲舍儿须锦髻添。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
渔家傲(其二)游仙咏
宋·贺铸
啸度万松千步岭。钱湖门外非尘境。见底碧漪如眼净。岚光映。镜屏百曲新磨莹。好月为人重破瞑。云头艳艳开金饼。传语桂娥应耐静。堪乘兴。尊前听我游仙咏。
老禅纸帐
明·朱元璋
楼阁峥嵘半倚天,老禅纸帐昼酣眠。精魂惟识黄龙剑,定省还知叩玉泉。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
初登金山得句(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万叠银堆一点青,到来旷若换尘形。奔腾扬子原标胜,突兀金山更表灵。劫外沧桑凭水阅,空中楼阁借云停。江天无尽心如尔,顿使吟情入杳冥。
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其二)
宋·苏辙
万斛尘飞日为霾,无心退食自成斋。梅生红粟初迎腊,鱼跃银刀正出淮。卧病空看帆度碛,诵诗犹记雪填阶。夹河南北俱形胜,且借高城作两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