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人生感悟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亮所作的《颂古四首》中的第三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饥时定闻饥,饱时定闻饱"这两句,直白地描述了人在饥饿时自然会感到饥饿,满足时也会感知到饱足,这是生活的基本生理反应。接下来的"婆子在台山,赵州勘破了"则借用了佛教禅宗的故事,"婆子"可能象征着世间的一切烦恼或迷惑,"台山"和"赵州"分别指代佛教禅师,如台山和尚和赵州禅师。"勘破"意味着看透或领悟,暗示了诗人已经洞察了生活的真谛,超越了世俗的困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心境。整首诗寓理于事,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现象的深入理解和禅宗的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送李致远安远簿(其二)
宋·洪咨夔
与我迭知己,喜君初得官。时来宁论晚,身健莫辞难。访雪牵魂梦,停云寄肺肝。斯文元气在,努力好加餐。
送杨昱归省(其四)
明·杨士奇
前年南上省慈亲,旋侍严亲近此辰。富贵光荣皆外物,人生真乐是天伦。
隐园杂咏十七首(其六)观生处
明·黎民表
世故多歧路,功名一聚尘。观生何处是,半榻隐吾身。
有感
宋·丘葵
万古有条平坦路,东西南北甚分明。世间多少惺惺汉,尽向荆榛里面行。
次韵苏子由咏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宋·王钦臣
天闲不遇头亦垂,真姓本不求青丝。由来奇骨类奇士,立见俱似囊中锥。凤头初踏葱岭至,绣膊东由青海驰。春风宛转白玉镫,晚日照耀黄金羁。李侯对此意匠发,造物真比毫端奇。方歅之相岂.....
对酒
清·张裕钊
我生七龄把书轴,五十三年风转烛。少年意气今白头,缩项拳身一蜗壳。中遭丧乱风尘昏,十载流离窜山谷。衰拙更作杞人忧,端居自效唐衢哭。五侯七贵驰高轩,君卿子云入华屋。纷纷于我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