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教
祭祀
赞美
典礼

赏析

这首诗是隋末唐初时期的文学家魏徵所作,名为《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黄帝宫音》。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古代礼仪和音乐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黄中正位,含章居贞",描绘的是祭祀之时,黄钟正位,象征着中央的位置,代表了天地万物的中心;而“含章”则是指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代表了音阶的完整与和谐。"居贞"则意味着守持真诚,表明祭祀时的心境要纯洁无瑕。接下来的“既长六律,兼和五声”,"六律"指的是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六个基本音阶,而"五声"则是指宫、商、角、徵、羽这五种基本乐音。这里表达了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认同与继承。“毕陈万舞,乃荐斯牲”,诗人通过描述祭祀中的舞蹈和供奉牺牲,以此来表明对上天的虔诚与敬意。最后,“神其下降,永祚休平”则是希望神灵降临,国泰民安,带来了长久的祥瑞和永久的太平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礼仪的细腻描写,以及音乐文化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魏徵

38首
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