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
写花
春天
怀古
抒情
情感
思念
赞美
花鸟
风景

赏析

此诗《兰陵王·题张红薇女士百花卷》由叶恭绰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花画卷中的景象,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慢春惜”开篇,点明时节与情感基调,春日之景令人留恋不舍。“一片花飞褪碧”,描绘了花瓣飘落,绿意渐淡的景象,既有自然之美的展现,也蕴含着时光流逝的感慨。“金壶里、依约返生,照海千红闹裙屐”,金壶中仿佛蕴含生机,映照出海面千红万紫的热闹景象,裙履交错,生动描绘了春日游人的欢愉。“风流溯往日”,追忆往昔的风雅与浪漫,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谁识鸥波妙墨”一句,赞美了张红薇女士的绘画技艺高超,如同鸥波般自由流畅,妙笔生花。“瑶台路,撩乱众芳,春燕秋鸿苦相忆”,瑶台之路旁,众花竞放,春燕与秋鸿虽各有时令,却难舍难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空中本无色”,空中虽无实体之色,但通过画家的妙笔,色彩得以显现,如同海印生光,弹指成实,展现了艺术创造的力量。“甚海印生光,弹指成实”,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光芒与真实感,即使虚幻之物也能在艺术中成为实体。“云泥朝市浑如客”,将世俗生活比作云泥,暗示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超越日常生活的追求。“任丈室轻散,梵天微笑,华鬘回首几过翼”,丈室(佛家语,指修行之地)虽轻散,梵天(佛教中的天界)微笑,华鬘(装饰品)回首,这些象征性的描述,展现了艺术与宗教、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美好瞬间的捕捉与回味。“好常住常寂”,表达了对艺术永恒不变的追求,艺术作品如同常住常寂,不随时间而消逝。“香国。梦曾觅。奈蕙炷霜清,萝怅尘积”,香国象征着艺术与精神的净土,诗人曾在梦中寻找,然而现实世界中,蕙炷(香)虽清,萝(植物)却因尘积而显得苍老,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吟风泣露都无力”,面对自然界的风与露,诗人感到无力,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感慨。“剩炫画桃李,弄晴葵麦”,剩下的只有画家笔下的桃李与晴日下的葵麦,表达了对艺术作品持久生命力的肯定。“青芜如锦,顾恨英,粉泪渍”,青草如同锦绣,顾盼之间,英气勃发,泪水浸湿了花瓣,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短暂的哀叹。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花画卷中的景象,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怀念,以及对艺术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