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
春天
写景
声色
怀古
咏物
落花
宫廷

赏析

这首诗《击鼓催花》由清代诗人陈瑚(沧玉)所作,巧妙地描绘了宫廷中春日里的一幕场景,通过“击鼓”与“催花”的意象,展现了时间流转与自然变化的微妙联系。首句“声声催发上林枝”,以“声声”形容鼓点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鼓声在空中回荡,仿佛在催促着上林中的花朵竞相开放。这里的“上林枝”不仅指真实的树木,也暗喻了宫廷中的繁华景象,鼓声如同催促春天的脚步,让万物复苏。次句“春日唐宫秘戏奇”,将场景进一步推进至唐代皇宫,暗示了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传承。这里的“秘戏”并非实指,而是借用了古代宫廷中可能存在的娱乐活动,以增添神秘与趣味的色彩,同时也隐含了对宫廷生活的想象与向往。第三句“羯鼓未终鼙鼓动”,巧妙地运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鼓声——羯鼓和鼙鼓,前者是唐代宫廷常用的乐器,后者则常用于军事场合。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层次感,也暗示了从和平到紧张、从欢愉到即将来临的变故的过渡,预示着某种转折或事件的发生。最后一句“海棠忽到落花时”,以海棠花的突然绽放作为结尾,与前文的“催发上林枝”形成呼应,同时又引入了“落花时”的季节性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海棠花的盛开与凋零之间,蕴含着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日宫廷中的独特氛围,以及时间、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与冲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宋·曾协
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于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