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词
铁
马
声
喧
风
力
紧
,
云
窗
梦
破
鸳
鸯
枕
。
玉
炉
烧
麝
有
馀
香
,
罗
扇
扑
萤
无
定
影
。
洞
箫
一
曲
是
谁
家
,
河
汉
西
流
月
半
斜
。
要
染
纤
纤
红
指
甲
,
金
盘
夜
捣
凤
仙
花
。
写景
秋天
情感
闺怨
咏物
爱情
节日
秋节
赏析
这首《秋词》由元代郑奎妻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画面。首句“铁马声喧风力紧”,以“铁马”与“风力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秋夜风急的氛围,仿佛能听到铁马在风中呼啸的声音,渲染出一种肃杀之气。接着,“云窗梦破鸳鸯枕”,通过梦境的破碎,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云窗与鸳鸯枕的意象,既展现了环境的空灵,也暗含了情感的纠葛。“玉炉烧麝有馀香,罗扇扑萤无定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静谧与神秘。玉炉中燃烧的麝香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而罗扇轻轻扑动萤火虫的身影,却无法捕捉其踪迹,这种动态与静态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意境。“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洞箫的悠扬旋律在夜空中回荡,却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河汉(银河)缓缓西流,月亮半斜,这样的景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盘夜捣凤仙花”,表达了主人公想要通过染指甲来增添美感的愿望,但这一行为似乎与整个画面的静谧氛围不太相符,或许是在暗示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或追求。整体而言,《秋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思考的秋夜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