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情
闺怨
抒情
亲情
赞美母爱
母教子训
婚姻祈愿

赏析

这首诗《嫁次女素丝作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章元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女儿出嫁的教诲与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旨在教导女儿在婚姻生活中应遵循的美德与原则。首句“敬戒毋违母命之”,开篇即强调了尊重母亲教诲的重要性,告诫女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母亲的意愿与教诲。接下来,“阿翁庭训寓新诗”一句,将父亲的教诲比作新的诗歌,寓意深刻,强调了家庭教育的深远影响。“堂前萱草忧宜解,衣里芦花冷要知”两句,以萱草和芦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家庭中的温馨与关怀。萱草常被用来象征母亲的慈爱,而芦花则以其柔软和温暖,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支持。这两句诗提醒女儿,在家庭中应学会理解与关爱,无论是母亲的忧愁还是父亲的关怀,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和回应。“内则一篇常诵习,大家七诫莫忘遗”强调了学习与遵守家规家训的重要性。内则,古代指家庭内部的礼仪规范,此处指女儿应经常温习家中的规矩,铭记并实践大家共同制定的七条诫命。最后,“百年好合从今始,不比深闺作女时”表达了对女儿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从今开始,女儿将步入婚姻的殿堂,与丈夫携手共度一生。这与过去作为深闺之女的生活截然不同,预示着新的责任与幸福的开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体现了对女儿出嫁的深情嘱托,也蕴含了深厚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猜您喜欢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荅谢家最小偏怜女
唐·白居易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洞仙歌
清·周星誉
绣帆收了,正雨丝初歇。七里香尘熨柔碧。看绿杨阴外、楼阁溟濛,是多少,春睡初醒时节。犀帷催唤起,饧眼慵揉,刬袜竛竮向人立。檀盏递完时、低项回身,傍娘坐、恁般羞涩。又小婢催人.....
斗百花(其三)亦名夏州
宋·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
春词
唐·元稹
一双玉手十三弦,移柱高低落鬓边。即问向来弹了曲,羞人不道《想夫怜》。
南歌子(其七)
宋·陈克
看月凭肩枨,娇春枕臂眠。不禁花絮夜来寒。帐底浓香残梦、更缠绵。起晚笼莺怪,妆迟绣伴牵。声声催唤药栏边。整髻收裙无力、上秋千。